银行理财产品大跌渤聚赢理财产品
理财的收益波动在今年3月亦有一次,当时诸多银行通过发布“给投资人的一封信”,来试图安抚投资者的情绪
理财的收益波动在今年3月亦有一次,当时诸多银行通过发布“给投资人的一封信”,来试图安抚投资者的情绪。不过随着今年年初资管新规的落地,银行理财保本已不再容易。
近日,有不少西安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在社交平台上表示,自己购买的西安银行理财产品亏损严重。其中一张由投资者提供的截图显示,截至12月9日晚间,西安银行“西银安心双周盈”产品七日年化收益率为-33.5%,“西银安心周周盈”产品七日年化收益率为-23.01%。
根据相关产品信息渤聚赢理财产品,“西银安心双周盈”与“西银安心周周盈”两只产品均为开放式净值型理财产品,风险等级为一级(低),投资性质为固定收益类。
不过记者注意到,在-33.5%的七日年化收益率引发质疑后,西安银行调整了旗下理财产品的业绩展现形式。西安银行的一份公告显示,西安银行已将该行理财产品业绩展示由原来的“七日年化”“近一个月年化”“近三个月年化”等,按照同业普遍展示方式,统一调整为“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调整后银行理财产品大跌,12月14日,“西银安心双周盈”与“西银安心周周盈”两只产品的收益率转盈,分别为3.58%和3.72%。
对于上述调整,投资者并不买账。对于业绩展示形式,一家国有银行理财公司人士在接受中国证券报采访时表示,目前各种业绩展现形式的确都各有不合理之处。
上述人士举例说明,某产品某月的收益率为0.5%,年化收益率为6%银行理财产品大跌。若下一个月收益率为0.45%,则年化收益率变为5.4%。看似发生了60个BP的回撤,但其实产品收益率仅相差0.05个百分点,而年化收益率把差距放大了12倍。
业内人士称,对于持有期限短于一年的产品而言,年化收益率虽然也是客观真实的,但在感官上放大了收益率的数值银行理财产品大跌。因此,投资者在纵向比较理财产品时,可将年化收益率还原到与投资期限相对应的实际收益数值。
南风窗的一篇报道显示,目前30万亿的理财产品市场,九成以上为固收类产品,其资产投向(底层资产)七成以上为债券类以及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
进入11月,债市波动较大,11月11日至11月16日,债市连续五个交易日大跌。中证金牛金融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截至11月24日,27家理财公司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四季度以来的最大回撤率加权平均值为0.51%,最高达1.21%,这导致了理财产品收益下调。
中国报的一篇报道显示,进入12月,债券市场回调波及面升级,银行理财产品“破净”(指累计单位净值跌至1元以下)范围扩大。数据显示,截至12月12日,全市场共有34499只银行理财产品(含银行发行和理财子公司发行)。其中,“破净”产品达5708只,较11月17日的1971只增长189.6%。
理财产品“破净”引发客户集中赎回,进而使得产品管理人卖出债券资产,并进一步影响净值,形成“赎回—抛售”的负反馈。
国盛研报显示,12月5至9日理财净卖出现券1218亿元,达到今年以来单周减持规模新高,其中信用债被减持521亿元。整体来看,在债市连续调整的背景下,银行理财机构已连续4周净卖出,“抛债”情况仍在持续。而普益标准数据显示银行理财产品大跌,12月9日,银行理财存续规模约为27.02万亿元,相比12月1日减少约4652亿元。
纵观今年以来银行理财市场的数次波动,除了“夸张”的收益率外,不保本的情况与不少投资者印象中银行理财稳定收益的情况大相径庭。
2018年《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发布,据资管新规要求,银行理财产品逐渐向净值化转型。简单来说就是大部分资产不再采用成本估值,而应采用市价估值,且理财产品不设定渤聚赢理财产品、也不再承诺预期收益率,实现“卖者尽责、买者自负”。这就意味着理财产品的收益要随行就市,市场波动会直接反映在理财产品收益率上,有涨有跌将是常态。
资管新规原本应在2020年底完成过渡,但过渡期最终延期至2021年底。给了银行等理财机构3年时间,是为了让30万亿的理财市场逐步适应净值化。
今年2月,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组织发布报告称,截至2021年底,保本理财产品的规模已经压降至零。但是,民众对银行理财产品刚性兑付的保本预期并没有打破,今年3月和11月的两次“破净潮”后的市场恐慌就说明了这一点。
对此,上海交通大学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晓春在接受南风窗采访时表示,银行应该重点满足客户基本的、偏向保守的资产配置需求。针对高净值客户,可以做有针对性的高风险、高回报类理财服务,但这类产品不宜作为面向普通客户的产品来普遍营销。也有业内人士建议,银行的投研能力提升后,商业银行今后可以定位为一站式理财平台,统筹自营产品和代销产品渤聚赢理财产品,同时为投资者提供投顾服务和资产配置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