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理财知识问答理财的基本知识
当前,国内养老体系面临替代率下行压力,养老金体系存在结构性失衡等问题,发展养老第三支柱意义重大
当前,国内养老体系面临替代率下行压力,养老金体系存在结构性失衡等问题,发展养老第三支柱意义重大。保险是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和风险管理
当前,国内养老体系面临替代率下行压力,养老金体系存在结构性失衡等问题,发展养老“第三支柱”意义重大。
保险是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和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理财的基本知识,是社会文明水平金融理财知识问答、经济发达程度、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志。在金融领域,保险虽然体量不大,但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功能作用,可以全方位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其中,在服务社会治理体系方面指出,加快商业养老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创新,大力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障,参与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5月21日,在2023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数智时代的养老金融”主题论坛上,多位专业人士就养老金融发展现状、数字科技如何助力养老金融等展开探讨。
2022年11月,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全国36个城市试点实行。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则8次提及养老,要求持续推动老龄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当前养老金融行业正处于落实和服务国家养老战略的重要机遇期。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在2023 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表示,自2022年末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以来,取得了积极进展,积累有益经验,但也出现一些痛点难点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试点效果呈“两低三不”漏斗状。据有关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3月,有3038万人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其中900多万人完成了资金储存,储存总额182亿元,人均储存水平2022元,购买产品总额110多亿元。648款个人养老金产品以银行类定期存款为主(约占72%)。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实施4个月的效果呈“两低三不”漏斗状,即建立账户人数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比例低、已缴费人数占建立账户人数比例低;产品供应不均衡、选购渠道不畅、民众参保意愿不强金融理财知识问答。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真问题、关注实情况、解决堵点难点,继续完善个人养老金制度。
二是运行机制不平衡,共赢发展受阻。从个人养老金的参加人情况看,绝大多数参加人在银行开户,但各个开户行仅提供其代理的产品,参加人并不可以自主选择及购买到制度中所发行的所有符合规定的个人养老金产品,参加人也不可以在不同商业银行之间变更其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从产品销售端看,绝大多数个人养老金产品在不同商业银行平台上架,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在产品上架过程中面临银行渠道费高、流程周期长等痛点难题,当前运行机制不利于个人养老金业务整体、长期、共赢发展。
三是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优势特征不明显。除部分人群可享受税收优惠外,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中产品、金融服务等优势特征不明显。除个人养老金产品与制度外,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产品几乎无差异,如个人养老金储蓄存款中的各项定期存款产品,制度内、制度外同样的利率/收益率,但制度内无法享受税收优惠的人群需要为该部分储蓄缴税,即制度内同款产品最终收益率比制度外收益率低金融理财知识问答。
从长远来看,我国个人养老金具有广阔的前景,绝大部分人群符合制度覆盖条件,但实际参加人数远不及预期,该现象需要深度剖析原因,需要综合考虑个人养老金定位,不断从制度运行机制、参加人的参与便捷性、市场机构参与可持续性、产品与服务差异性等方面增加制度本身的吸引力,维护个人养老金制度可持续发展。
随着国民养老金融需求的逐步释放,我国养老金融产品的供给将日益丰富,但在有效满足养老需求上仍需下功夫。面临当前发展痛点,对于正在加紧布局的各类金融机构而言,如何突破发展瓶颈成为业内关注焦点。
增加制度本身的吸引力离不开产品创新,这就需要金融机构既要做好大众型金融理财知识问答、普惠型养老金融产品的供给理财的基本知识,同时也要针对差异化、个性化需求开发定制化养老金融产品。
曹德云表示,建议进一步出台政策鼓励金融机构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相关金融机构应做好产品细化和客户分层工作,加强合作、不断优化完善养老金融的产品体系,深耕客户养老投资需求,研发提供有吸引力的可为参加人带来长期稳健回报的养老金融产品,丰富民众的养老投资选择。
在业内人士看来,投资者教育是个人养老金融发展中重要一环,引导大众了解养老金的长期性规律特征和投资的重要性,提高国民对个人养老金融产品的认知和接受度同样不可忽视。值得关注的是,据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中国养老财富储备调查报告(2023)》数据显示,有24%的受访者对参与个人养老金的态度是“再观望一下,看看其他人是否参与”,存在一定的从众心理。
基于此,曹德云建议,可以依托企业和员工之间的信任关系,完成养老金融宣传教育,帮助更多的人参与到养老财富规划储备当中,以最终实现保障民众老年生活质量的目标。
周延礼看来,数字化养老金融产品创新是方向。金融机构不仅可以在产品、投资者教育一端,还可以在数字化领域探索新的养老金融服务方式。在数字技术赋能营销方面,金融机构可以基于海量数据资源挖掘客户需求,对客户进行精准画像,根据客户不同需求偏好有针对性地提供养老金融产品。在资产配置方面,数字技术应用可以实现养老金资产期限、风险、产品类型的智慧化匹配,着眼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客户养老财富管理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要求设计个性化养老金融产品,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
周延礼称,应多措并举助力数智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具体看来,一要更加重视第三支柱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二是要提供适应性的金融产品,提高产品收益率,提高养老产品适配性,设置默认资产配置制度规则;三是发展养老金融应积极应用数字化技术,建立行业统一信息平台理财的基本知识,倡导整合银行、保险、基金等金融行业的管理平台,积极开展与人社、税务理财的基本知识、参与人群的系统对接;四是推进多方协同合作,共建金融服务养老保障生态圈,引导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理财公司、保险资管公司、公募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找准功能定位,做好养老金融宣传教育,推进金融知识普及和风险教育。
曹德云指出,当前养老金融行业正处于落实和服务国家养老战略的重要机遇期。在新形势、新政策、新挑战下,养老金融业务发展如何与国家战略方向、市场需求及民众期待保持一致金融理财知识问答,最终实现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是政府部门、监管机构、市场主体、研究领域需要共同思考和回答的重大课题。
近年来,我国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进入了一个不断升温的探索阶段。政策监管路径也越来越明确。2020年10月,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提出“两条腿”走路的说法,即一方面统一养老金融产品标准;另一方面开展业务创新,大力发展真正具备养老功能的专业养老产品,包括养老理财和基金、专属养老保险、商业养老金等金融理财知识问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银保监会、证监会更是明确表示,2021年将围绕养老金融长期性、安全性和收益性特征,采取多种措施,丰富和优化银行业、保险业养老金融产品体系。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加强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与资本市场的衔接。
有了政策空间和总体发展方向,推动第三支柱养老金融发展的着力点也就一目了然。不少专家建议可从三方面入手,首先,应尽快完成顶层设计和基础制度流程。目前有关养老服务的金融政策大多零散分布于各个部门,以综合性和保险业居多,这限制了金融机构在更广阔的领域进行探索,无法形成养老服务的金融业态理财的基本知识。其次,应该在引入更多机构参与养老服务的同时,优化养老金产品和投资政策,使养老金有潜力成为长期资产增值中最具吸引力的产品。再次,可以引入互联网等科技创新手段,建立起广大民众为养老投资的意识理财的基本知识,催生出更多的养老资产配置需求。